什麼是【自律神經】?

人的身體構造很複雜,能夠維持人們生存的內在環境穩定有兩大系統,一個是自律神經系統,另一個則是內分泌系統。這兩個系統互相幫忙,也互相制衡,在不知不覺中就完成穩定人體內在環境平衡的任務。

自律神經系統分為: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他們共同控制呼吸、心跳、胃腸、泌尿生殖、排汗、體溫….等功能,也就是說包括呼吸系統、心臟血管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生殖系統、體溫的維持….這些系統的器官,都是自律神經在負責管理的。

雖然由「自律神經」字面上的意義,可知道它可自行管理,而不必經由負責智能統籌的大腦下達指示,但它也接受大腦中的額葉、邊緣組織,以及下視丘等部位的協調。因此,人們的意識狀態和情緒,均會影響自律神經的運作。

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的作用

自律神經會隨著人的身心狀況和生理時鐘呈現動態變化,交感神經主要掌控亢奮、代謝,就像汽車的油門副交感神經主要掌控放鬆、儲存,就像汽車的煞車,適當的油門和煞車才能讓我們名為【身體】的這台汽車可以順利行駛並延長使用壽命。

交感神經作用:

  • 加速心跳、升高血壓、加快呼吸
  • 帶來活力、提振精神

副交感神經作用:

  • 緩慢心跳、降低血壓、減緩呼吸
  • 放鬆身心、幫助睡眠

自律神經失調可能會發生的症狀

我們知道自律神經負責以上所說的各項器官的運作,當自律神經隨著生理時鐘和身心狀況的動態調節失常時, 便稱之為【自律神經失調】,受自律神經調控的各個器官也會出現症狀。失調的自律神經就如同失去平衡的翹翹板,有可能是交感神經過度興奮,也有可能是副交感神經功能衰退。

各種身心疾病都可能導致自律神經失調,如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肥胖、憂鬱症、焦慮症等等,內分泌也會造成自律神經失調,最常見的是甲狀腺亢進,或是罕見的內分泌腫瘤,而壓力與不健康的生活習慣也是引發自律神經失調重要因素。自律神經失調不僅僅是疾病的症狀,也是許多潛藏疾病的徵兆。研究顯示,自律神經失調與未來發生心血管疾病的機率及死亡率息息相關。

自律神經如果失調,身體將會有各種症狀出現:

眼睛乾澀:交感神經控制淚腺,造成眼睛腺體分泌不足,常被診斷為乾眼症。

口乾舌燥:唾腺受影響,也就是中醫說的肝火太旺。

喉嚨卡卡:有異物感、有痰,甚至出現疼痛感。經常被診斷為慢性咽喉炎或胃食道逆流,但內視鏡檢查正常。

呼吸困難:老覺得呼吸不順暢,有時造成過度換氣。

心悸:覺得心跳很快或很用力,心臟科會診斷為心律不整、二尖瓣脫垂。

容易冒汗:盜汗是更年期症候群常見症狀,但自律神經失調時也有流很多汗的情形,尤其是緊張的時候。

手抖、四肢麻痺:很多人覺得是血液循環不好,吃了很多改善末梢循環的製劑,但不會有效改善。

胃脹、打嗝、胃食道逆流:自律神經失調時會造成胃部蠕動出問題,甚至痙攣。此時若服用一般常吃的胃藥,脹氣反而會更嚴重。

腹瀉或便秘:所謂的腸躁症是典型自律神經失調的毛病之一,以男性居多。

頻尿:很多女性深受頻尿所苦,有時更被診斷為間質性膀胱炎。如果只有晚上才會出現這種症狀,表示尤其跟睡眠相關,可能是焦慮症所造成的。

自律神經活性的檢測

【心率變異分析(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是自律神經活性檢測常用的方式,可反映出受測者當下的身體與心理狀態的綜合指標。心跳不是固定不變的,會因應外在變化,跳動時間的間隔會有些微或快或慢的變動,調節心跳的快慢就靠交感與副交感神經之間的平衡調控。心率變異性就是利用心跳速度的變化作為指標,間接了解自律神經的活性狀態。所以自律神經活性會隨著人的健康、心理狀況,以及生理時鐘而變化。例如白天工作或活動時交感神經活性會提升,而晚上休息的時候副交感神經活性會提升。

身體狀態包括活力、疲勞、失眠、疾病…;心理狀態包括壓力、放鬆、亢奮、低落…,如果自律神經活性數值良好代表人體處於較良好的身心狀態,反之數值不佳則反映當下身心狀態不佳並伴隨著未來可能衍生疾病的風險。

 

量測自律神經活性的重要需知

由於自律神經活性不斷變動,所以在一天中不同時段量測,可以了解一天當中自律神經的變化,再搭配不同天進行量測,對自律神經狀況可更具參考性。

量測時需注意以下事項:

  • 量測前

不可以太劇烈的活動,也不可思考可能影響情緒的事情,剛剛走路、運動、洗澡後,不可以馬上量測,要稍作休息放鬆。

  • 量測中

身體放輕鬆不要做任何動作,讓思緒放空,如果量測中有咳嗽、打哈欠則需重新量測。

量測結果數值意義及代號

  • 自律神經總活性(SDNN): 自律神經總體活性指標
  • 交感與副交感活性(LF): 交感神經相關複合活性指標
  • 副交感活性(HF): 副交感神經活性指標
  • 交感副交感平衡指標(LF/HF): 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活性平衡指標

基本判讀準則

確保量測時為平常心率: 走路、運動、說話…皆會提高心跳,相同受試者心率愈高,自律神經量測值會愈低。需確保量測時是受測者平常的心率,才能代表平時的自律神經活性狀態

依據心率、LF(交感和副交感)、HF(副交感)、LF/HF(平衡度),將總體結果分類成三級:

  • 活性適中 (自律神經活性位於一般人適中範圍)
  • 活性旺盛 (自律神經活性高於一般人適中範圍)
  • 活性不佳 (自律神經活性低於建議範圍)

以上結果需配合與心率、LF (交感和副交感)、HF (副交感)、LF/HF(平衡度)分別的建議範圍作比較分析。

自律神經活性三級總覽

活性適中:

自律神經活性在一般人的適中範圍,是比較理想的狀態。

活性旺盛:

自律神經活性高於一般人的適中範圍,多發生在運動健將、常鍛鍊身體、以及健康年輕人,也有可能是因偶發事件所引起。

活性不佳:

自律神經活性有一個或多個指標超出建議範圍。

心率(HR) 建議範圍參考

  • 小於85 建議範圍
  • 85 ~100  偏高
  • 大於100 過高
(以上適用於16 ~60歲,清醒坐著平靜不動,平常心率的狀態下)

【心率偏高/過高可能原因和風險】

  • 緊張、壓力
  • 運動後身體未休息完全
  • 過量咖啡因
  • 抽菸
  • 肥胖
  • 病毒或細菌感染 (例如:感冒、發燒…)
  • 心臟送血效率不佳
  • 甲狀腺機能亢進
  • 其他心血管疾病

副交感活性(HF)建議範圍參考

  • 大於 900 (旺盛)
  • 200~900 (適中)
  • 100 ~200 (偏低)
  • 小於 100 (過低)
(以上適用於16 ~60歲,清醒坐著平靜不動,平常心率的狀態下)

【HF偏低/過低可能原因和風險】

  • 睡眠障礙
  • 焦慮、壓力大
  • 運動後身體未休息完全
  • 抽菸
  • 高血壓、糖尿病
  • 更年期症狀 (例如:失眠、情緒起伏…)

交感與副交感活性(LF)建議範圍參考

  • 大於 900 (旺盛)
  • 200~900 (適中)
  • 100 ~200 (偏低)
  • 小於 100 (過低)
(以上適用於16 ~60歲,清醒坐著平靜不動,平常心率的狀態下)

【LF偏低/過低可能原因和風險】

  • 過度疲勞
  • 睡眠障礙
  • 情緒低落,缺乏活力
  • 容易疲累,精神不好
  • 甲狀腺機能低下

交感副交感平衡(LF/HF)建議範圍參考 (1)

  • 大於 2.5 (偏高)
  • 1.2 ~ 2.5 (積極)
  • 0.8 ~ 1.2 (平衡)
  • 0.5 ~ 0.8 (放鬆)
  • 小於 0.5 (偏低)
(以上適用於16 ~60歲,清醒坐著平靜不動,平常心率的狀態下)

【LF/HF偏高可能原因和風險】

  • 緊張、焦慮
  • 壓力過大
  • 睡眠障礙
  • 甲狀腺機能亢進

註: 此狀態需搭配HF判斷,如果HF偏低可同時參考【HF偏低/過低可能原因和風險】

交感副交感平衡(LF/HF) 建議範圍參考(2)

  • 大於 2.5 (偏高)
  • 1.2 ~ 2.5 (積極)
  • 0.8 ~ 1.2 (平衡)
  • 0.5 ~ 0.8 (放鬆)
  • 小於 0.5 (偏低)
(以上適用於16 ~60歲,清醒坐著平靜不動,平常心率的狀態下)

【LF/HF偏低可能原因和風險】

  • 疲倦、想睡
  • 過度疲勞
  • 睡眠障礙
  • 情緒低落,缺乏活力

註: 此狀態需搭配LF判斷,如果LF偏低可同時參考【LF偏低/過低可能原因和風險】

參考文獻

  • Heart rate variability: standards of measurement, physiological interpretation and clinical use. Task Force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and the North American Society of Pacing and Electrophysiology. 1996 Mar 1;93(5):1043-65.
  • A Review of Heart Rate Variability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Diseas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ft Computing and Engineering (IJSCE) ISSN: 2231-2307, Volume-2, Issue-3, July 2012

*iFORA O2 計算出之自律神經活性相關指標僅供參考及健康管理用途。請勿根據結果診斷或調整藥物,應依照醫師的指示和規定服藥。